2025 年 5 月起,美股市场掀起一股山寨币模仿 “微策略模式” 的热潮。ETH、TRX、SOL、XRP、DOGE、BNB 等主流山寨币的利益相关方,纷纷通过控制美股壳公司、宣布建立代币储备的方式,试图复制比特币巨头微策略的市值神话,却演变成一场短暂狂欢后的价值崩塌。
与微策略通过发行可转债购买比特币的单一路径不同,山寨币玩家的操作更具 “资本套路”:
- 先掌控一家美股壳公司,将其作为代币储备的载体;
- 宣布以融资资金建立特定山寨币的 “战略储备金库”,制造市场热度;
- 利用股价拉升后的融资能力持续增持代币,形成 “股价 – 融资 – 币价” 的循环炒作链条。
这种模式看似构建了代币与公司估值的正向飞轮,实则是 “左脚踩右脚” 的资金空转 —— 通过不断增发股票稀释股东权益,换取短期流动性托举币价,为早期大户创造高位套现机会。
多家山寨币 “微策略” 公司上演了相似的剧情:消息公布后股价短期狂欢,随后迅速回落,甚至拦腰斩断:
- 以太坊系:Sharplink Gaming(SBET)宣布购入 ETH 后股价冲至 80 美元,现跌至 20 美元以下;最大 ETH 持仓机构 Bitmine 从 135 美元高点跌至 32 美元。
- 波场 TRX:通过反向并购上市的 Tron Inc.(前身为 SRM Entertainment),以 1 亿美元 TRX 入股构建储备,股价单日暴涨 533% 至 10.83 美元高点,目前稳定在 9 美元附近。
- 狗狗币 DOGE:Bit Origin 宣布 5 亿美元建仓计划后股价冲高,现较高点腰斩;Thumzup Media 更早布局 2.5 亿美元 DOGE 金库,同样难逃回调。
- BNB 系:CEA Industries 宣布 12.5 亿美元融资建 BNB 金库,股价从 8.9 美元飙至 57 美元后回落至 35 美元;中国公司 Nano Labs 计划 10 亿美元购 BNB,股价从 15 美元跌至 6 美元附近。
这些操作的核心矛盾在于缺乏内在价值锚点:
- 风险转移:将加密货币的高波动性风险传导至美股市场,用股票投资者的资金为代币价格兜底。
- 泡沫逻辑:代币本身不产生现金流,公司无法从持币中获利,估值完全依赖市场情绪。
- 监管隐患:当前模式依赖监管滞后的漏洞,一旦政策收紧,融资 – 买币链条断裂将引发股价、币价双崩盘。

当热情退潮,代币价格跌破公司持仓成本时,资产负债表恶化与融资窗口关闭将形成恶性循环。最终,高位接盘的散户投资者成为这场盛宴的买单者,留下的只有市值泡沫破裂后的一地鸡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