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年,以太坊迎来首个区块诞生十周年。过去十年,它从一个实验性项目成长为市值第二大的加密货币,历经生存挑战与多次迭代。站在这一节点,行业专家对其未来十年的演进充满想象 —— 从技术升级到全球金融基础设施的蜕变,以太坊正迈向更广阔的舞台。
以太坊的下一个五年,将以技术升级为核心驱动力,向 “更高效、更易用、更互联” 迈进。
核心升级接踵而至
按当前路线图,2025 年 11 月或将推出 Fusaka 升级,聚焦数据效率、网络可访问性与用户体验优化,为普通用户降低使用门槛。2026 年,Glamsterdam 升级将进一步扩展网络能力(目前仍处规划阶段)。此外,“激增”“清理”“边缘”“净化”“挥霍” 等系列升级将在五年内落地,逐步实现交易成本降低、处理速度提升、MEV(最大可提取价值)保护强化,以及节点操作简化 —— 这些改进虽不及 “合并” 震撼,却直击以太坊长期存在的痛点。
扩展与互操作性突破
ConsenSys 首席战略官 Jason Linehan 指出,以太坊 Layer 1(底层网络)计划在 12 个月内实现 10 倍扩展,同时 Layer 2(二层网络)的互操作性进展将加速。当前,二层网络虽解决了部分扩容问题,却割裂了用户体验 —— 跨链操作仍显笨拙且成本高昂。Risk Labs 联合创始人 Hart Lambur 认为,“无缝互操作性” 是短期关键里程碑:“一旦跨链体验流畅,以太坊将重新成为一个统一的网络。”
从理想主义到大众采用
以太坊改进提案(EIP)编辑者、Namefi 创始人 Victor Zhou 总结:“第一个十年是理想主义的探索,下一个十年将是大众采用的落地。” 技术升级与体验优化的终极目标,是让加密货币走出小众圈层,触达普通用户。
当以太坊迎来 15 周年时,专家预测其将成为连接传统金融与数字世界的核心基础设施,机构采用进入深水区。
技术底座彻底革新
Bitwise 研究员 Max Shannon 认为,届时以太坊将完成 “danksharding”( Dank 分片方案)、采用 “verkle 树” 状态承诺与状态到期机制 —— 通俗而言,这将大幅降低节点硬件要求,让网络更轻量化、易维护。同时,零知识证明有望整合入以太坊基础协议,解锁链上数字 ID 应用,实现 “证明独特身份却不泄露隐私” 的功能。
机构与现实资产全面入场
当前,美国现货以太坊 ETF 累计流入已超 96.5 亿美元,机构布局才刚起步。Horizen Labs 首席执行官 Rob Viglione 畅想:“ETH 与稳定币可能取代 SWIFT、CashApp、Visa 等的部分功能,代币化资产将在以太坊轨道上全天候交易。”Risk Labs 的 Lambur 进一步指出,未来 “大多数资产”(从现实世界资产到股票、债券)都将在以太坊上代币化 —— 贝莱德已在以太坊上发行代币化基金,正是这一趋势的印证。最终,以太坊可能成为 “互联网上所有价值事物的结算与支付层”。

成为 “无聊却不可或缺” 的基础设施
Zhou 的预测更显直白:“终局是一个连接所有区块链的巨型支付与交换网络。最疯狂的可能是,以太坊会变得‘无聊’—— 因为它已成为一切的结算层,平稳运行如水电般自然。”
面对潜在风险与竞争,以太坊的韧性将接受考验。
量子计算威胁可控
尽管有观点认为量子计算可能在十年内破解区块链加密技术,但 ConsenSys 团队认为 “短期内不构成风险”。事实上,以太坊已启动相关研究 ——2024 年 Vitalik Buterin 的博客就提及通过 “挥霍” 升级优化加密方案,开发者正提前布局抗量子加密技术。Unity Wallet 首席运营官 James Toledano 强调:“这是长期挑战,但绝非生存威胁。”
能否超越比特币?
以太坊基础设施公司 Puffer Labs 联合创始人 Amir Forouzani 认为,若用户体验持续优化,以太坊最终可能超越比特币(当前比特币市值约为以太坊的 5 倍)。“它是更好的货币,提供了真正可自主掌控、可信任的平台。这种‘翻转’不会一蹴而就,但终将发生。”
从技术升级到生态扩张,从大众采用到全球基建,以太坊的下一个十年,或许会从 “加密货币老二” 蜕变为 “数字经济的隐形骨架”—— 正如 Linehan 所言:“当开放系统达到全球协同构建的转折点,其力量将如互联网、Linux 般不可估量。”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www.qicheyongpin.cc/zixun/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