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ank 将稳定币定义为美国的 “阳谋”,背后藏着三重战略逻辑:
-
强化美元地位,对抗 “去美元化”
面对全球去美元化与美债海外持有率下降,美国需要为美元开辟新场景。美元稳定币本质是 “链上美元”,能绕过各国央行直接触达全球加密用户(B2C 零售模式)。若稳定币发行量扩大、加密用户增多,非美地区的交易支付将更依赖美元稳定币,美元影响力反而会通过区块链渗透。
-
为美债找到新 “接盘侠”
2022 年 Luna 爆雷、2023 年硅谷银行倒闭等事件后,Tether、Circle 等发行商意识到 “比特币储备” 或 “银行存款” 的风险,开始大规模增持短期美债 —— 短期美债流动性高、收益稳定,成为稳定币储备的核心选择。这相当于为美债开辟了加密领域的新购买力。
-
抢占链上资产定价权
稳定币法案的推出,本质是提前布局链上资产规则。未来无论 RWA、美股上链还是数字资产交易,若以美元稳定币为核心结算工具,美国就能掌握链上定价权,巩固金融霸权。
稳定币市场的 “双雄博弈”
当被问及 Tether 与 Circle 的竞争时,Frank 指出:
- Circle 凭借先发合规优势(牌照、托管体系)和巨头合作(Coinbase、贝莱德),在支付场景拓展上领先,但正面临更激烈的竞争压力;
- Tether 则在跨境贸易等 “加密圈外场景” 占据优势,且美国对其态度开放 —— 只要持续增持美债、在监管框架内运作,Tether 可继续开拓非美市场,短期内难以被替代。

Frank 认为,比特币与以太坊的本质分野已越来越清晰:
-
比特币:数字黄金的 “共识垄断”
过去十年,比特币淘汰了莱特币、BCH 等所有竞争对手,凭借 “简单性、历史积淀和强共识” 成为无可争议的 “数字黄金”。如今新人进入行业时,已默认比特币 “没有对手”,这种共识会随时间强化,抗波动性也更强。
-
以太坊:需持续证明的 “成长型选手”
以太坊在稳定币流通、美股上链等新叙事中占优(去中心化程度、安全性是核心优势),但竞争优势尚未固化 ——Layer2、其他公链仍在分流生态。且 ETH 受宏观影响更大(如今年 2-4 月,ETH 跌幅超过 BTC 30%),长期需靠基本面(生态活性、技术迭代)巩固地位。
“美股上链” 并非新话题,但 Frank 认为,如今的热度源于 “从地下走到地上” 的质变:
- 合规化推动:美国 SEC 明确探索 “证券资产链上融合”,纽交所、纳斯达克也在筹备加密代币上线。监管认可让美股上链从 “灰色操作” 变为 “可预期的合规业务”。
- 科技巨头与政治的共振:硅谷将 “加密 + AI” 视为 “未来生产关系 + 生产力” 的组合,推动政客认可加密价值;同时,加密人群已成为美国重要投票群体(共和党积极拥抱加密即为争取选票),政策支持力度提升。
币股融合的三大机会
- 量化基金和大户将新增 “美股大票永续合约” 等标的,交易场景扩容;
- 美股粉单、港股小盘股通过代币化上链,可能催生新的财富效应;
- 未上市企业(独角兽)股权上链,将降低普通人参与门槛,打破 “高净值人群专属” 的壁垒。

Frank 判断,加密市场正经历 “倒逼式革新”:
- 清算 “虚高估值”:2020-2021 年流动性泛滥推高的一级市场估值,正进入 “清算期”,虚高项目将被淘汰;
- 淘汰 “权利义务不对等” 项目:过去部分项目 “团队有权利无义务”(作恶成本低),而随着 ETF 入场、投资者结构成熟,市场会更追求 “确定性”,倒逼项目方将 “权利与义务绑定”(如收益与代币价值挂钩);
- 分化加剧:资金会流向 “有基本面、有落地进展” 的优质项目,山寨币和空气项目将被边缘化。
未来的加密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多 “链上原生企业”—— 直接发行代币而非股票,业务进展与代币价值强关联,最终走向 “健康、成熟的资产市场”。
(本文为《OKX 的朋友们》对话系列内容,仅代表嘉宾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后续将持续专访行业资深人士,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