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 1384 天,以太坊在本轮市场周期中迎来关键里程碑。受美联储政策转向、机构资金涌入及合规进程加速等多重利好推动,其价格于 2025 年 8 月 23 日强势攀升 14%,触及 4887 美元,创下自诞生 11 年来的历史新高,市值同步突破 5860 亿美元,在全球科技公司市值排名中位列第 25 位,超越万事达、网飞等知名企业,标志着其从数字资产领域向主流金融与科技版图的进一步渗透。
以太坊此次新高的背后,离不开全球宏观货币政策的重要转向。随着美国就业市场持续疲软、核心通胀数据逐步回落,市场对美联储年内降息的预期显著升温,而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的表态,成为这一趋势的重要催化剂。
鲍威尔在讲话中罕见提及 “风险平衡正在变化”—— 尽管通胀风险尚未完全消散,但就业恶化的压力已快速凸显。在此背景下,美联储货币政策重心开始从 “维持高利率抑制通胀” 转向 “适度宽松以稳定经济”。市场反应迅速,CME “美联储观察” 工具显示,9 月降息 25 个基点的概率已接近 90%。
对以太坊这类风险资产而言,降息预期不仅意味着资金成本降低、市场流动性改善,更代表着政策拐点的到来。叠加机构买盘的持续入场与自身叙事逻辑的升级,多数交易员认为,此次 ETH 新高并非单纯的技术面突破,而是新一轮周期性转折的开端。
若论本轮以太坊基本面的最大突破,美股上市公司的批量入场无疑是关键 —— 这一趋势与上一轮周期中微策略带头增持比特币的路径相似,却又具备以太坊独有的资产特性。
2025 年 5 月 27 日,纳斯达克上市公司 SharpLink Gaming 率先打破僵局:通过私募股权投资(PIPE)完成 4.25 亿美元融资,并明确计划将净额资金用于购买以太坊,且将 ETH 列为公司主要储备资产。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融资由以太坊基础设施龙头企业 Consensys Software Inc. 领投,释放出产业资本对以太坊价值的认可信号。
自此之后,企业及小型上市公司增持以太坊的趋势迅速扩散。截至 2025 年 8 月,据 CoinGecko 数据,全球已有 17 家公司 / 机构持有 174.949 万枚 ETH,总价值约 75 亿美元。其中,Bitmine 在一个月内大手笔收购 83.3 万枚 ETH,占以太坊全球总供应量近 1%,一举成为 “全球最大公开上市 ETH 财库公司”。
与比特币单纯依赖价格上涨的 “国库策略” 不同,持有以太坊的逻辑更具可持续性:除了享受资产升值收益,机构还能通过以太坊 PoS(权益证明)机制进行质押,获取 3% 以上的原生年化收益,形成 “资本增值 + 稳定现金流” 的双重回报模式,更贴近基础设施型资产的运营逻辑。以太坊联合创始人、Consensys 首席执行官 Joe Lubin 甚至直言,“财库公司或将在一年内推动 ETH 市值超越 BTC”。
渣打银行全球数字资产研究主管 Geoffrey Kendrick 也对此表示认可,他认为以太坊财库公司 “极具投资价值”,甚至比美国现货 ETH ETF 更具吸引力。目前,这类公司的净资产价值(NAV)倍数(市值 / 所持 ETH 价值)已 “逐步正常化”,且预计将长期维持在 1 以上,成为机构配置以太坊的更优选择。
数据显示,自 2025 年 6 月以来,以太坊资金管理公司已累计购买流通 ETH 的 1.6%,与同期 ETH ETF 的购买速度持平;截至 8 月 15 日,以太坊财库公司及 ETF 的 ETH 持有总量突破 1000 万枚,占当前总供应量的 8.3%,机构持仓已成为支撑 ETH 价格的重要基石。
除了上市公司,以太坊现货 ETF 的资金流入同样表现亮眼,且近期出现了 “反超比特币” 的关键信号。
自 2024 年推出以来,以太坊现货 ETF 经过一年酝酿,于 2025 年迎来资金流入高潮。据 Farside 数据,截至 2025 年 8 月,该类 ETF 自 7 月 4 日起累计流入超 20 亿美元,首个完整运行年度内更是悄然吸引 87 亿美元资金,资产管理规模(AUM)达 156 亿美元。持续的机构资金入场,为以太坊市场筑起了一道 “稳定买墙”。
8 月 8 日成为重要转折点:当日 ETH ETF 总资金流入达 4.61 亿美元,首次超过比特币 ETF 的 4.04 亿美元。从具体机构来看,贝莱德买入 2.5 亿美元 ETH,富达买入 1.3 亿美元,灰度也跟进买入 6000 万美元,头部资管机构的集体加仓,进一步巩固了以太坊的机构配置地位。
以太坊此次新高的另一大支撑,来自空前密集的政策利好 —— 从质押合规化到稳定币立法,再到退休金账户开放投资,政策层面正逐步将以太坊从 “边缘资产” 纳入主流金融体系。
首先是质押合规路径的明确。美国部分州监管机构已开始在许可框架下,认可以太坊质押收益的会计处理方式,这意味着机构投资者可在财报中透明披露质押相关收入,大幅降低了合规顾虑。
其次是稳定币法案的推进。一系列稳定币相关立法的落地,为 USDC、USDT 等基于以太坊发行的大型稳定币提供了成长保障 —— 法案要求稳定币发行方实现储备透明化、链上可验证及跨州支付互通,而以太坊在 DeFi(去中心化金融)领域的绝对优势(DeFi TVL 占全网 59.5%、稳定币交易量占比约 50%),使其天然成为这一政策红利的 “第一接收者”。
更具战略意义的是,SEC 与财政部联合牵头的 “Project Crypto” 计划,正将监管态度从 “防御性管控” 转向 “鼓励创新”,重点支持 DeFi 与区块链金融产品发展,以太坊作为行业生态最成熟的公链,无疑将直接受益。
而 2025 年 8 月 7 日特朗普签署的行政命令,更是为以太坊打开了长线资金的 “黄金入口”—— 该命令允许美国 401 (k) 退休储蓄账户(规模近 9 万亿美元)正式投资加密货币、私募股权等 “另类资产”。这意味着,曾被主流金融排斥的以太坊,如今可被纳入美国普通民众的长期养老投资组合,为其市场规模的进一步扩张奠定了制度基础。

如果说比特币在上一轮周期完成了 “从零售资产到机构资产” 的跃迁,那么此次以太坊突破新高,正标志着它进入专属的 “主权叙事时刻”。
华尔街知名分析师、有以太坊 “喊单大师” 之称的 Tom Lee,将当前机构对以太坊的布局比作 “主权看涨期权”—— 一旦以太坊被广泛纳入全球金融与 AI 基础设施,手握大量 ETH 的企业将在未来的数字经济中占据独一无二的优势地位。
数字资产大宗经纪公司 FalconX Ltd 亚太区衍生品交易主管 Sean McNulty 则指出,当前市场正发生 “巨大的积极情绪转变”,资金从比特币向以太坊流动,而这一转变的核心驱动力,正是 “现货 ETF 资金流入、企业财务采用增加与稳定币顺风的共振”。
对以太坊而言,此次新高并非 “迟到的上涨”,而是对 “情绪、资金、政策、技术” 四大要素同频共振的等待。当所有利好因素在同一时间节点汇合,其跨越的不仅是价格数字,更是叙事逻辑的升级 —— 从依附比特币的 “山寨币龙头”,逐步成长为具备独立价值支撑的 “数字基础设施资产”。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www.qicheyongpin.cc/zixun/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