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交所app官方下载中心:加密货币报道的偏向性与 L1 协议价值的深层解析

上周数字资产普遍下跌,却缺乏有力理由。积极方面,白宫发布数字资产市场总统工作组报告,SEC 主席 Atkins 启动 project crypto 计划,旨在促进所有资产上链流动,方便经纪商在同一平台交易;消极方面,美联储在疲软就业报告发布前维持利率不变,使市场对 9 月降息预期升至 80%,铜价因关税政策逆转暴跌,科技公司财报好坏不一引发美股波动。
过去 9 个月,加密货币价格走势引人关注,但这种关注的方向是否正确呢?今年是数字资产极具突破性的一年,华尔街和普通投资者对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兴趣空前高涨,然而,财经记者的提问在过去 7 年几乎没有变化,多聚焦于比特币涨跌及目标价、山寨币反弹、L1 协议竞争、模因币、特朗普政策对相关代币影响等基本主题。
令人遗憾的是,一些在代币经济学、投资回报、增长速度、创新力等方面表现突出的代币及企业,如 BNB、Hyperliquid(HYPE)、Pump.fun(PUMP)、Aave(AAVE)等,却很少被问及。Aave 作为链上借贷协议,净存款规模超 500 亿美元,按存款量可跻身美国前 50 大银行,占据 DeFi 总锁仓价值近 18%,在链上借贷市场份额接近 80%,持有 DeFi 领域超半数净存款,却依旧被忽视。当前数字资产领域的报道现状,就如同财经记者不报道亚马逊、谷歌等重要企业,只关注黄金、模因股等泛泛内容,难以吸引多数人兴趣,至于原因,是记者专业素养不足还是金融受众缺乏兴趣,难以判断。
“山寨币” 这一说法早已过时,它将比特币之外的所有加密代币混为一谈。在加密行业早期,除比特币外仅有比特币克隆币和 L1 智能合约协议,“山寨币” 的称呼有一定道理,但如今数字资产范畴已大幅扩展,且多与比特币无关,再用 “山寨币” 统称已显无知。
L1 智能合约协议是加密领域重要基础设施,却也带来了加密投资中的一些问题。“胖协议理论” 曾引发 VC 机构对新兴 L1 智能合约协议的投资热潮,如今市场上充斥着大量无用且高估的 L1 协议,其市值虚高,还获得大量风险资本投资。
任何事物的价值都需兼具财务价值、实用价值和社会价值。多数 L1 协议代币确实具备这三种价值,财务价值来自网络使用费用,实用价值源于使用需求,社会价值来自链上部落文化。但像 ETH 4600 亿美元、SOL 1000 亿美元的估值,以及其他缺乏经济活动的 L1 协议的高估值,却难以用这些价值来解释。
从财务价值看,L1 协议的市盈率普遍接近收费的 100 倍,远高于标普 500 指数的历史市盈率,若交易量、交易频次和费用没有大幅增长,当前估值从财务角度难以支撑。从实用价值看,尽管 ETH 和 SOL 有一定的实用需求,但所需的代币量对应的价值远低于其市值。社会价值虽存在但逐渐减弱,然而 L1 智能合约协议的大部分价值却来自社会价值,占比达 70-80%。
虽然 L1 协议原生代币会成为链上储备货币,持有者能从各种趋势崛起中获益,但区块链的核心目标是资产转移,全球 99% 的资产是股票、债券和房地产,当前链上的一些加密资产在推动真实资产上链的大局中意义不大。未来哪些区块链能承载最多真实资产尚不明确,且链上交易对可能是稳定币而非原生代币。
客观分析来看,加密代币当前价格可能被高估 50-80%。L1 协议或许最终会成为类似电话运营商的基础设施型大宗商品。不过,若区块链能成为所有资产最终的交易技术,所有 L1 协议的总价值可能高于当前市场总估值,但单个协议大多未必,最终可能仅 1-2 个赢家,从风险角度看,估值较低的协议更具选择价值,因为当前链上资产只是测试阶段,ETH 或 SOL 的现有优势长期来看微不足道。
也有更乐观的观点与安全性相关。财政部长 Scott Bessent 预测稳定币规模将达 3.7 万亿美元,为支撑稳定币市场,底层 L1 协议的价值可能随之增长。传统金融机构为在稳定币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可能会投资于提供底层安全性的 L1 协议代币,这与 “胖协议理论” 相悖,真正价值可能在链上应用程序中,底层协议价值会随应用发展而增长。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www.qicheyongpin.cc/zixun/244.html

<< 上一篇 3 天前
下一篇 >> 2 天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