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美国合规加密交易所 Gemini 将敲响纳斯达克的开市钟,股票代码 “GEMI” 的亮相,让它成为继 Coinbase、Bullish 之后第三家在美上市的加密交易所。这场备受瞩目的 IPO,从发行价到募资额都透着市场热度 —— 发行价区间从最初的 17-19 美元上调至 24-26 美元,计划募资最高达 4.33 亿美元(较原目标提升 36%),估值定格在 30 亿美元,连纳斯达克都掏出 5000 万美元战略入局。
但热闹背后,是一组刺眼的财务数据:2025 年上半年,Gemini 净亏损 2.825 亿美元,较去年同期扩大近 6 倍;营收 6860 万美元,同比下滑 8%。加密交易所的上市热潮,正陷入 “资本热捧” 与 “盈利疲软” 的撕裂。
Gemini 的故事,绕不开哈佛双胞胎兄弟 Cameron 与 Tyler Winklevoss。这对因 Facebook 早期所有权诉讼斩获 6500 万美元和解金的创业者,将部分资金砸向了早期比特币 —— 这一决策让他们成为加密货币最早的 “巨鲸” 之一。2014 年,两人在纽约创办 Gemini,从一开始就把 “合规” 刻进了基因。
成立初期,Gemini 就拿下纽约金融服务部的信托执照,2016 年又成为首批获以太坊交易许可的美国平台。如今,它的牌照矩阵更显 “硬核”:不仅握有纽约州信托牌照,还拿下欧盟 MiCA 框架合规牌照及 MiFID II 投资公司牌照,可在欧盟 27 国 + 欧洲经济区 3 国(共 30 个地区)合法开展加密交易与托管业务。这种对合规的极致追求,让 Gemini 一度成为机构投资者眼中的 “安全港”。
业务布局上,Gemini 除了基础的加密买卖,还延伸至托管、稳定币(GUSD)、信用卡及衍生品领域,其中托管业务因严格风控颇受机构青睐。截至 2025 年上半年,其平台托管资产 182 亿美元,月活交易用户 52.3 万,交易量 248 亿美元 —— 虽仍具规模,但与行业龙头差距明显:Coinbase 占据美国现货市场 49% 份额,而 Gemini 巅峰时仅 3%,近年还在持续下滑。

Gemini 的上市,恰逢美国加密企业 IPO 回暖。就在它登陆纳斯达克当天,区块链借贷平台 Figure 也将挂牌纽交所;此前 8 月,Bullish 上市首日股价一度翻倍,估值超 130 亿美元;而 2021 年 Coinbase 的纳斯达克挂牌,更是让加密资产首次叩开主流金融大门,首日市值破千亿。
但这场热潮下,隐藏着难以忽视的 “温差”。Coinbase 2024 年营收 66 亿美元、净利润 26 亿美元,虽股价受监管政策影响波动剧烈,却已证明盈利能力;而 Bullish 上市时估值惊人,至今仍未摆脱亏损;Gemini 显然更靠近后者 ——2025 上半年近 2.8 亿美元的净亏损,暴露了加密交易所的共性困境:合规成本高企、市场竞争白热化,盈利路径模糊。
为何亏损企业仍受资本追捧?核心或许在于加密基础设施的 “卡位价值”。随着比特币现货 ETF 获批、机构资金加速入场,交易所作为核心入口,被视为能分享行业增长红利的标的。但 Gemini 要想复制 Coinbase 的成功,还需跨过几道坎:能否扩大机构客户规模,提升交易与托管业务收入;能否借欧洲牌照突破实现增长;能否在监管反复与市场波动中稳住基本盘。
Gemini 的纳斯达克之旅,既是加密行业向主流金融靠拢的又一信号,也折射出行业的现实矛盾 —— 资本对 “合规故事” 的热情,与企业盈利能力的滞后形成鲜明对比。对于投资者而言,GEMI 的长期价值,终将由财报里的营收曲线、市场份额变化和盈利拐点来回答。
加密交易所的上市潮还在继续,但潮水退去时,谁在裸泳,或许很快就会清晰。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www.qicheyongpin.cc/zixun/5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