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对话:美日为何押注稳定币?监管突破、场景拓展双驱动,CBDC 短期非选项

WebX 2025 东京会议圆桌实录:美日共探稳定币监管与应用,CBDC 短期非重点

2025 年 8 月 25 日,WebX 2025 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一场以 “稳定币监管及应用” 为核心议题的圆桌讨论备受关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前主席、Circle 首席法务官兼公司事务主管 Heath Tarbert,以及日本自民党籍参议员、参议院预算委员会委员长片山皋月作为核心嘉宾,围绕美日加密监管动态、稳定币发展路径及央行数字货币(CBDC)定位展开深度对话,勾勒出两国在加密领域的政策倾向与实践方向。

一、监管现状:美日各有突破,仍存待解难题

(一)美国:从 “严苛” 到 “支持”,《天才法案》成关键转折

Heath Tarbert 开篇即指出,美国加密监管环境在近两年发生 “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前随着政治格局变动,加密领域一度陷入 “监管混战”,而当前政府已明确转向支持态度,核心目标是为行业提供期待多年的 “监管清晰度”。

 

这一转变的标志性成果,是《天才法案》的落地。Tarbert 强调,该法案堪称 “分水岭”:它首次在法律层面将稳定币与现金实质等同,要求稳定币发行需以 “1:1 高质量流动资产”(如国债)作为储备,严禁依赖算法或其他非安全资产;同时强制要求储备金透明化 —— 持有者可通过官方渠道查阅储备证明,且需由第三方机构审计验证;此外,法案还明确了对稳定币发行方的审慎监管要求。

 

不过,美国监管仍有 “待补短板”:其一,除稳定币外,其他数字资产(如加密货币)的分类尚未明确,“何为证券、何为商品” 缺乏界定;其二,数字资产托管服务、交易所上市与运营规则等 “市场结构类立法” 仍未完善;其三,《天才法案》虽已通过,但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Tarbert 透露,美国正推动相关立法进程,力争 2025 年底前完成市场结构规则搭建,同时期待参议院尽快推进《CLARITY 法案》(已在众议院通过),进一步解决监管透明度问题。

(二)日本:优先发展稳定币,加密税率调整成关键抓手

片山皋月则聚焦日本加密监管的 “优先级选择”:相较于 CBDC,日本更倾向于将稳定币作为 “加密行业普及的核心切入点”。

 

从现状来看,日本已搭建稳定币监管框架 —— 日元稳定币 JPYC 于近期完成注册,相关产品与活动监管规则已落地,但仍面临实践挑战,例如当前交易限额(单笔约 1 万美元)对企业级 B2B 场景的适配性不足,可能制约稳定币在跨境贸易中的规模化应用。

 

更受市场关注的是日本加密资产税率的调整计划。片山皋月介绍,目前日本年轻群体是加密资产的主要持有者(加密账户数量已超视频账户),但加密资产被归类为 “杂项收入”,最高税率达 55%,导致多数持有者 “不愿出售资产”。为激活市场,日本计划将加密资产归类调整至《金融工具和交易法》监管范畴,税率将降至 20%,与美国及股票税率接轨。

 

不过,该调整需跨党派协商 —— 尽管日本内阁及金融服务委员会(片山皋月曾担任主席)已明确支持这一方向,但因自民党失去议会多数席位,需与其他政党达成共识,目前目标是 2025 年底前敲定最终方案。片山皋月表示,税率调整若落地,将直接推动稳定币在日常交易中的普及,为行业注入活力。

二、稳定币应用:从跨境降本到未来场景,潜力待释放

(一)全球通用场景:解决金融效率痛点

Heath Tarbert 从行业视角梳理了稳定币的核心价值,认为其应用远超 “加密资产交易媒介”:

 

  1. 非 G20 国家的 “美元储蓄工具”:对于央行信用较弱的国家,美元稳定币(如 USDC)凭借透明性与可靠性,成为民众储存财富的优质选择;
  2. 跨境汇款成本 “减负”:当前传统跨境汇款成本普遍在 6%-7%,而稳定币可实现 “类电子邮件式” 的无缝转账,大幅降低成本;
  3. 企业跨境交易优化:以日本车企为例,若通过稳定币收取货款或采购零件,可实现 “即时结算”,规避传统流程中 5 天左右的等待周期及外汇费用。

 

Tarbert 以 Circle 的实践举例:其打造的 “Circle 支付网络” 已连接全球金融机构,通过 USDC 实现不同货币(如日元与巴西雷亚尔)的高效兑换,为跨境金融提供 “低成本、高效率” 的解决方案。

(二)日本本土探索:聚焦用户激活与场景拓展

片山皋月则关注日本稳定币的 “落地细节”:一方面,日本需解决 “用户信心构建” 问题,例如完善 KYC(客户身份验证)流程,应对极端市场风险;另一方面,需突破现有交易限额对 B2B 场景的限制 —— 目前 1 万美元的单笔限额难以满足企业大额交易需求,未来或通过 “不修改法律、仅优化执行手段” 的方式调整,无需经国会审批,有望快速落地。

 

此外,两位嘉宾均提及稳定币的 “未来潜力”。Tarbert 特别提到 “AI 与稳定币的协同”:未来 AI 代理间的交互可能产生高频小额交易,稳定币因其即时性与可编程性,有望成为 AI 场景下的 “理想支付媒介”。他强调,当前稳定币的应用仍处于 “初级阶段”,开发者群体将为其创造更多创新场景,例如嵌入互联网产品的支付功能。

三、CBDC 态度:美日均持审慎,短期非发展重点

 

相较于对稳定币的积极态度,美日两国对 CBDC 的立场高度一致 ——“审慎观望,短期不推进”。

(一)日本:隐私与去中心化争议下,仅停留在研究阶段

片山皋月明确表示,日本对 CBDC 的担忧集中在两大层面: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 “隐私与监控风险”,以及国内对其 “去中心化属性的质疑”—— 日本众议院曾提案禁止 CBDC 探索,目前仅处于 “研究阶段”,未进入商业推进环节。

 

尽管日本曾与欧洲央行等机构合作研究 CBDC,但进展缓慢。片山皋月指出,日本未来将 “以市场需求和技术成熟度为导向”,暂不将 CBDC 列为优先事项,而是聚焦稳定币的应用普及。

(二)美国:立法禁止美联储近期推出 CBDC,稳定币成 “区块链美元” 主力

Heath Tarbert 透露,美国对 CBDC 的顾虑同样聚焦 “隐私与公民权利”—— 多数民众担忧 CBDC 可能带来的监控风险。更关键的是,《天才法案》已 “实质上禁止美联储在近期及远期推出 CBDC”,明确未来 “区块链上的美元将以稳定币形式为主”。

 

Tarbert 强调,美国的选择并非否定 CBDC 技术,而是基于 “现有金融体系适配性” 的判断 —— 稳定币已能满足当前跨境支付、资产交易等需求,且无需重构现有金融基础设施,更符合市场实际需求。

四、总结:稳定币成美日加密发展核心,合作与优化并行

这场圆桌讨论清晰展现了美日在加密领域的 “共识与差异”:两国均将稳定币视为行业普及的核心抓手,且在监管方向上注重 “透明化、合规化”;差异则体现在美国侧重 “联邦层面立法突破”,日本聚焦 “税率调整与场景适配”。

 

对于未来,片山皋月期待通过跨党派协商推动税率调整落地,激活年轻群体的加密资产交易需求;Heath Tarbert 则希望加快美国市场结构立法,同时推动美日稳定币监管体系的 “国际互认”—— 例如美国认可日本的稳定币监管规则,反之亦然,为全球稳定币跨境应用铺路。

 

正如两位嘉宾所言,稳定币的价值已超越 “加密行业内部工具”,成为推动传统金融效率升级的重要力量,而 CBDC 的发展则需更多时间等待技术成熟与市场共识的形成。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www.qicheyongpin.cc/zixun/409.html

<< 上一篇 2025年8月24日 下午1:52
下一篇 >> 2025年8月26日 下午1:4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