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8 月 25 日,WebX 2025 会议在日本东京召开,一场以 “稳定币监管及应用” 为核心议题的圆桌讨论备受关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前主席、Circle 首席法务官兼公司事务主管 Heath Tarbert,以及日本自民党籍参议员、参议院预算委员会委员长片山皋月作为核心嘉宾,围绕美日加密监管动态、稳定币发展路径及央行数字货币(CBDC)定位展开深度对话,勾勒出两国在加密领域的政策倾向与实践方向。
Heath Tarbert 开篇即指出,美国加密监管环境在近两年发生 “翻天覆地的变化”—— 此前随着政治格局变动,加密领域一度陷入 “监管混战”,而当前政府已明确转向支持态度,核心目标是为行业提供期待多年的 “监管清晰度”。
这一转变的标志性成果,是《天才法案》的落地。Tarbert 强调,该法案堪称 “分水岭”:它首次在法律层面将稳定币与现金实质等同,要求稳定币发行需以 “1:1 高质量流动资产”(如国债)作为储备,严禁依赖算法或其他非安全资产;同时强制要求储备金透明化 —— 持有者可通过官方渠道查阅储备证明,且需由第三方机构审计验证;此外,法案还明确了对稳定币发行方的审慎监管要求。
不过,美国监管仍有 “待补短板”:其一,除稳定币外,其他数字资产(如加密货币)的分类尚未明确,“何为证券、何为商品” 缺乏界定;其二,数字资产托管服务、交易所上市与运营规则等 “市场结构类立法” 仍未完善;其三,《天才法案》虽已通过,但具体实施细则尚未出台。Tarbert 透露,美国正推动相关立法进程,力争 2025 年底前完成市场结构规则搭建,同时期待参议院尽快推进《CLARITY 法案》(已在众议院通过),进一步解决监管透明度问题。

片山皋月则聚焦日本加密监管的 “优先级选择”:相较于 CBDC,日本更倾向于将稳定币作为 “加密行业普及的核心切入点”。
从现状来看,日本已搭建稳定币监管框架 —— 日元稳定币 JPYC 于近期完成注册,相关产品与活动监管规则已落地,但仍面临实践挑战,例如当前交易限额(单笔约 1 万美元)对企业级 B2B 场景的适配性不足,可能制约稳定币在跨境贸易中的规模化应用。
更受市场关注的是日本加密资产税率的调整计划。片山皋月介绍,目前日本年轻群体是加密资产的主要持有者(加密账户数量已超视频账户),但加密资产被归类为 “杂项收入”,最高税率达 55%,导致多数持有者 “不愿出售资产”。为激活市场,日本计划将加密资产归类调整至《金融工具和交易法》监管范畴,税率将降至 20%,与美国及股票税率接轨。
不过,该调整需跨党派协商 —— 尽管日本内阁及金融服务委员会(片山皋月曾担任主席)已明确支持这一方向,但因自民党失去议会多数席位,需与其他政党达成共识,目前目标是 2025 年底前敲定最终方案。片山皋月表示,税率调整若落地,将直接推动稳定币在日常交易中的普及,为行业注入活力。
Heath Tarbert 从行业视角梳理了稳定币的核心价值,认为其应用远超 “加密资产交易媒介”:
- 非 G20 国家的 “美元储蓄工具”:对于央行信用较弱的国家,美元稳定币(如 USDC)凭借透明性与可靠性,成为民众储存财富的优质选择;
- 跨境汇款成本 “减负”:当前传统跨境汇款成本普遍在 6%-7%,而稳定币可实现 “类电子邮件式” 的无缝转账,大幅降低成本;
- 企业跨境交易优化:以日本车企为例,若通过稳定币收取货款或采购零件,可实现 “即时结算”,规避传统流程中 5 天左右的等待周期及外汇费用。
Tarbert 以 Circle 的实践举例:其打造的 “Circle 支付网络” 已连接全球金融机构,通过 USDC 实现不同货币(如日元与巴西雷亚尔)的高效兑换,为跨境金融提供 “低成本、高效率” 的解决方案。
片山皋月则关注日本稳定币的 “落地细节”:一方面,日本需解决 “用户信心构建” 问题,例如完善 KYC(客户身份验证)流程,应对极端市场风险;另一方面,需突破现有交易限额对 B2B 场景的限制 —— 目前 1 万美元的单笔限额难以满足企业大额交易需求,未来或通过 “不修改法律、仅优化执行手段” 的方式调整,无需经国会审批,有望快速落地。
此外,两位嘉宾均提及稳定币的 “未来潜力”。Tarbert 特别提到 “AI 与稳定币的协同”:未来 AI 代理间的交互可能产生高频小额交易,稳定币因其即时性与可编程性,有望成为 AI 场景下的 “理想支付媒介”。他强调,当前稳定币的应用仍处于 “初级阶段”,开发者群体将为其创造更多创新场景,例如嵌入互联网产品的支付功能。
相较于对稳定币的积极态度,美日两国对 CBDC 的立场高度一致 ——“审慎观望,短期不推进”。
片山皋月明确表示,日本对 CBDC 的担忧集中在两大层面: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 “隐私与监控风险”,以及国内对其 “去中心化属性的质疑”—— 日本众议院曾提案禁止 CBDC 探索,目前仅处于 “研究阶段”,未进入商业推进环节。
尽管日本曾与欧洲央行等机构合作研究 CBDC,但进展缓慢。片山皋月指出,日本未来将 “以市场需求和技术成熟度为导向”,暂不将 CBDC 列为优先事项,而是聚焦稳定币的应用普及。
Heath Tarbert 透露,美国对 CBDC 的顾虑同样聚焦 “隐私与公民权利”—— 多数民众担忧 CBDC 可能带来的监控风险。更关键的是,《天才法案》已 “实质上禁止美联储在近期及远期推出 CBDC”,明确未来 “区块链上的美元将以稳定币形式为主”。
Tarbert 强调,美国的选择并非否定 CBDC 技术,而是基于 “现有金融体系适配性” 的判断 —— 稳定币已能满足当前跨境支付、资产交易等需求,且无需重构现有金融基础设施,更符合市场实际需求。
这场圆桌讨论清晰展现了美日在加密领域的 “共识与差异”:两国均将稳定币视为行业普及的核心抓手,且在监管方向上注重 “透明化、合规化”;差异则体现在美国侧重 “联邦层面立法突破”,日本聚焦 “税率调整与场景适配”。
对于未来,片山皋月期待通过跨党派协商推动税率调整落地,激活年轻群体的加密资产交易需求;Heath Tarbert 则希望加快美国市场结构立法,同时推动美日稳定币监管体系的 “国际互认”—— 例如美国认可日本的稳定币监管规则,反之亦然,为全球稳定币跨境应用铺路。
正如两位嘉宾所言,稳定币的价值已超越 “加密行业内部工具”,成为推动传统金融效率升级的重要力量,而 CBDC 的发展则需更多时间等待技术成熟与市场共识的形成。
免责声明: 文章源于会员发布,不作为任何投资建议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本文链接:http://www.qicheyongpin.cc/zixun/409.html